上個周末我和先生來到位於溫州街18巷的殷海光故居。


殷海光(1919-1969)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系,清華大學哲學所,1949年來台,曾任<<中央日報>>、<<自由中國>>主筆,台大哲學系教授,是台灣1950-1960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。


他極力宣揚反抗權威,追求自由思想,但因言論不見容於當時的威權體制,作品成為禁書,台大也被迫不續任他擔任教職。


他的生活起居受到特務的監視,身心備受折磨之下,依舊堅持著作,1967年罹患胃癌,兩年後病逝。


 



 


殷海光非常喜歡植物園藝,在庭中遍植花草。


故居草木依舊,掩映庭院深深。


 



 



 



我自命為五四後期的文物,正像許多後期人物一樣,


沒有機會享受到五四時代人物的聲華,


但卻有份遭受著寂寞、淒涼和橫逆。    殷海光



 


 



故居內部已改為其人思想的展覽空間。



 



 


在這座屋宇裡,我不期然的閱讀了一段愛情故事。


殷海光曾寫過222封情書給他的妻子,他說:"在這個苦難的世界,還有甚麼比和愛的人在一起更好?"從這段文字可看到殷海光柔情的一面。


而他的妻子於2011年回憶60多年前的往事時,說自己17歲那年第一眼看到殷海光就愛上了他,並開始倒追,此舉非常不見容於她的父親,但夏君璐不予理會。


"我愛情至上,甚麼都不顧了。"夏君璐說。


殷海光與妻子夏君璐在動盪歲月中寫下的美麗愛情詩篇,為這座屋子增添了許多浪漫色彩。


如今它已成為市定古蹟。


 



 


中午時分我們沿著溫洲街漫步來到了青田街,途中特別過去看看和平長老教會。


外婆生前在和平長老教會聚會,40年前我們曾在這為她老人家舉行70歲的慶生會。記得當時和平長老教會是平房式的建築,有一座庭園,我們每一家(外婆有8個子女)都在庭園內和外婆合照。這些年來,幾個阿姨舅舅或出國或過世,表兄弟姊妹各分西東,外婆也早已離開我們。


往事依依,但曾有的美好,永遠留駐我心。


 



 


有人說青田街是台北最美的一條街,我和先生走入巷弄中一棟充滿故事的老房子:青田七六。


青田七六是馬廷英教授故居。


馬廷英教授為遼寧省金縣人,1899年出生,為著名地質學家、古生物學家及海洋地質學家。


他一生治學嚴謹,研究工作遍及世界各地,為今日重要理論的先驅。


馬廷英教授1987年辭世後,蔣經國總統特頒褒揚令給他,中國地質學會則於1987年7月16日通過設立"馬廷英青年論文獎",以紀念這位地質學大師,並表彰他一生奉獻於地質學研究的成就。


 



 


青田街七巷六號,由足立仁教授所興建,1931年落成,1945年由台大教授馬廷英住進此處,直到2007年為止,都是馬家住在此地。


另外1947年秋天,由上海來台灣,在台大擔任外文系助理教授的奇邦媛也曾一度居於此地。


青田七六於2006年5月2日,由台北市政府公告,成為直轄市定古蹟,名為"國立台灣大學日式宿舍~馬廷英故居。"


 



 



特殊的洋和式木造建築,半掩著藍天的百年老樹,吹來沉香懷舊的氣味。



 


 


為適應台灣的風土氣候,這棟建築擷取日式建築中合適居住的空間,再融入洋式建築的特色。


 



 



埋藏地底兩千年的樟木香。
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
光影投射在長長的廊道,蘊釀成一連串視覺流轉的美感。


 



 




 



 



這一間曾先後為足立仁長女、馬廷英長女的臥室。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這間陽光室原為曬太陽、作日光浴的場所,現改為戶外餐飲空間。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我和先生在青田七六的日式長廊下,細嚐日本料理,品飲著茶香,悠閒的享受午後時光。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