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都是基督徒,我有機會認識了劉俠女士的母親劉媽媽。
我對劉媽媽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。
其一,我早年曾寫一篇兒子禱告蒙應允的文章,刊登在基督教論壇報上,
有一天我去探望劉媽媽,赫然發現她將這篇文章壓在她書桌的玻璃墊下。
再者,多年前我先生因意外開刀,
她要求一位我認識的姊妹在開刀當天來家裡陪伴我。
這兩件事,在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。
年輕時的劉俠
我曾去過劉俠家,她家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幅名書法家董陽孜女士所寫的,
天地無限廣,歲月不愁長,
這兩句話也是劉俠女士生命最好的寫照。
劉俠廣為人知,除了她的文章寫得好外,
更重要的是她面對病痛時勇敢堅強,樂觀豁達的精神。
她雖長期被疾病所痼,但她所發出的光輝照亮了周遭許多的人。
她除了著作等身,獲獎無數,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,受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,
還創立了伊甸殘障基金會,並管理這一個龐大的機構,造福了許許多多殘障的朋友。
這一切,又豈是一個小學畢業,足不出戶的弱女子可做到的?
而她所以有今天,和她的媽媽有極大的關係。
在她初患病時,家人試過各種方法尋求醫治,
但當群醫及各種方法都無效時,他們全家陷入了愁雲慘霧中。
有一天清晨,天還濛濛亮時,劉媽媽到井邊打水,
聽到有聲音對她說:你為什麼不去找耶穌?
"耶穌是誰呢?"劉媽媽渾然不知,她轉頭張望,但四下並無人。
第二天,她上小學的兒子回來時說,學校明天有人要來講耶穌。
"怎麼會有這麼巧的事呢?"劉媽媽當即決定要去聽這場講道。
那天的主題是說到一個生來就瞎眼的人,
有人問耶穌他生來瞎眼是因他犯罪,還是他的祖先犯罪?
耶穌說都不是,而是要顯出神的榮耀。
這篇信息大大安慰了劉媽媽的心,她決定信耶穌,並把劉俠交給這位耶穌。
從此她成為一位虔誠的基督徒,
而劉俠及她的家人也在劉媽媽的影響下先後受洗歸主。
從劉俠書裡得知,劉媽媽個性堅強獨立,且很能幹,
養雞種菜烹飪修水電........,樣樣自己來,
她並不因劉俠生病就驕縱她,只要劉俠能做的事,絕不假手他人,
也因此訓練出劉俠獨立的精神。
關於劉媽媽的個性,劉俠有一段描述很有趣:
當年獲十大傑出女青年獎時,記者朋友形容我們母女"相擁而泣",令人失笑。
在我們家,這是不可能的事,我一輩子沒有和母親"相擁而泣"過。
她不是這樣的母親。
當劉俠要創辦伊甸基金會時,劉媽媽也曾極力反對,
但劉媽媽有一次為此事跪下禱告後,她讀到聖經上說,主要用一匹小驢駒。
她相信是主耶穌在對她說話,於是答應劉俠走上這條路。
劉媽媽自從信主後,愛主愛人,
她在還能走路時,每天一大早都會走很多路到教會去晨更。
她生前最喜歡且每天一早醒來就會唱的是"每一天"這首詩歌。
每一日我主,我懇求三件事,
更深刻認識你,更虔誠敬拜你:
更緊緊地跟隨你,每一日。
劉媽媽的追思程序單封面上寫著"赴約"兩字,
讓我想到劉俠曾經寫下的"歡喜赴約":
但願我所有的朋友們,
擦乾你的眼淚,
帶著微笑,
就當送別遠行的老友。
今天,劉媽媽已和劉伯伯,劉俠在天堂快樂的相聚了。